聯系人:霍經理
電話:023-62644241
手機:13274010212
郵箱:326271920@qq.com
地址:重慶市南岸區南坪街道福紅路56號1棟1單元31-2號
自19世紀末以來,廢水生物處理已成為世界各國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主要手段,新技術和新工藝得到了迅速發展。
處理方法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好氧生物處理作為主要的處理方法,在廢水處理領域一直占據主要地位。
根據曝氣池中微生物生長環境和聚集形式的不同,好氧生物處理方法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方法可稱為懸浮污泥法,主要包括傳統活性污泥法及其變種,如階段曝氣法、逐漸遞減曝氣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吸附氧化法(AB法)、延長曝氣法、氧化溝等。在這種方法中,微生物與懸浮物和膠體物質混合,形成對有機物有較強吸附和分解能力的絮體顆粒。
二種方法是生物膜法(或附著污泥法),如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接觸氧化法等。這種方法以固定或附著的方式生長在固體填料(或載體)表面。其中,接觸氧化法因其BOD負荷高、處理時間短、耐負荷沖擊等優點,近年來工程應用較多。
生物反應池容積的10-20%填充直徑為5-10 mm的載體顆粒,這種載體的有效比表面積遠大于國內常規載體,超過4500m2/m3,具有良好的彈性、耐磨性和化學穩定性。由于密度低,流化床的能耗小。
在生物反應池中,混合溶液中的微生物(MLSS中的微生物或活性污泥)與生物膜微生物共同分解污染物,MLSS中的微生物為短生微生物,生物膜表面為長生微生物。
流動床生物膜處理方法屬于三相生物流化床處理方法,其技術核心為利用獨特載體的具有獨特構筑結構的生物反應池,便于載體和污泥中微生物循環。
載體的循環有效防止了氣泡在反應池內的合并,提高了氧利用率,并且反應池的獨特構造能有效防止載體流失。